“夜听普洱”用声音带你打卡普洱,在细碎的光影间寻找纯粹,在神秘的森林里留下足迹,在茶马古道传来的阵阵茶香中明白,普洱,可不只是普洱。
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,一个面积不大,人口不多的小镇,却有着4个响当当的名头:滇南盐都、茶马古镇、革命老区、丽人故里。
走进磨黑镇,在普洱的轻雨薄雾中,你又会遇见怎样的光景?是深深的盐井,古老的建筑,悠悠的马蹄,还是那个被人唤作阿诗玛的姑娘?在往事一幕幕中,你又会记起哪些往事,是茶马古道的悠久岁月,还是如同江南烟雨中在普洱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?
倚着美人靠,淡看江湖路,风一程雨一程,从这里走向远方的姑娘,她是否怀念过这个故乡,烟火深处的巷道,餐桌上的烧烤,以及赶马人的吆喝,是否也同我一样,深爱着生津回甘的普洱茶,深爱着普洱的下雨天,一滴滴落下思念,一滴滴落下离别,从此故乡是他乡。
走过宁静的小巷,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美人依靠的“美人靠”,物是人非,不禁让人浮想联翩。如今的磨黑古镇依旧保留着这些全木质结构的民房,青瓦白墙,红木蓝天;撑一把雨伞,循寻着影影绰绰的衰草与瓦松,图案质朴的瓦当,印迹斑驳的照壁,木格窗棂,雕花门楼,一路前行,走到二楼游廊,便可以通到各楼各房,这就是远近闻名的“走马转角楼”。
不见美人,空留岁月。在雨中回味三朵金花的魅力,回味阿诗玛的轻盈,回味她曾经的美好,也在烟雨中感叹着她的命运坎坷,辗转流离,在这里她终于还是小九妹,不再有阿诗玛的名气不再有金花的灵动,她依旧是磨黑最美的女子,在这烟雨中,在这青石板上,在这故居里,眼波流转,对雨轻叹,似乎磨黑就是朦胧而忧愁的。
翻开杨丽坤的生平:四五岁时,母亲因操劳过度而去世,由于家境困难,不得不辍学在家,几年后,杨丽坤寄养在昆明的大姐家,才得以继续读书;12岁时,她因极具天赋被招入省歌舞团做学员,第二年她凭借《春江花月夜》被人们赞为:“好像一只冰清玉洁、素心芳菲的芭兰。”17岁时因出演《五朵金花》而被全国观众熟知。《五朵金花》一经面世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,引起了巨大的轰动。在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,杨丽坤获得最佳女演员银鹰奖,自此,《五朵金花》先后在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。1964年,杨丽坤又主演了《阿诗玛》,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歌舞片。当电影拍摄结束后,杨丽坤便被召回单位,而后受到种种磨难,最终精神崩溃。